三农产业网ncys.org.cn

当前位置:三农产业网 > 三农产业 > 本文内容

海伦生态“小林场”扶贫新保障

发布时间:2020-08-12 18:36来源:中国农网责编:三农产业网阅读()

在黑龙江省海伦市,贫困户家家都有一个“绿色银行”——生态扶贫“小林场”,有了“绿色银行”当保障,贫困户脱贫更有底气。

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、同步推进,海伦市不断创新模式,推动生态扶贫“小林场”提档升级,为贫困群体打造稳定持续的产业增收项目。近两年来,全市共建生态扶贫“小林场”1260处,面积1.48万亩,实现了对贫困户的全覆盖,带动1.57万户贫困户持续增收、长效脱贫,使绿色成为扮靓海伦、助力脱贫的鲜明“底色”。

海伦市创新林业投入机制,整合扶贫资金、社会资金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,加大生态扶贫林投入力度,助推生态扶贫。两年来,累计整合各项扶贫资金2800万元,用于扶贫小林场和小果园建设;积极鼓励贫困人口参与产业运作,全市贫困户投放入股资金320万元,投工投劳折资60余万元,实现了贫困户由“政府帮”向“自主投”转变,成为小林场的真正主人。同时探索了农业保险对接精准扶贫的新模式,对小林场进行风险投保,确保产业稳定发展。组织林草局技术人员、乡镇林业管理人员132名,对扶贫小林场建设全程跟踪指导,确保每个“小林场”都有1名管护明白人。

为破解林业“周期长、见效慢、回报低”难题,遵循林业经济发展规律,突出“管长远”和“利当前”,全市积极探索了迹地更新林、果园经济林、薪炭林、小苗圃四种生态扶贫林发展模式,打造多元化林业经济。细化分配机制,扩大资产性收益。村集体与贫困户签订带动协议,明确贫困户的股权、经营权、收益权。2019年建设扶贫林按照村集体占30%、贫困户占70%分配收益,分红期20年,贫困户在每年年底根据自身意愿转让、变卖、赠予扶贫林股权;2020年新造扶贫林按照村集体占80%、贫困户占20%,进行二次分配收益,进一步落靠贫困户长效收入保障机制,确保稳定增收。完善管护机制,由乡村选用专人负责小果园、小苗圃、小林场的幼苗剪枝和田间管理,聘用550名贫困户担任管理员,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。按需设置护林员公益岗位,择优选择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管护林场,全市共有678名贫困户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,每人年增收3140元,拓宽了增收渠道。同时,把生态扶贫林纳入碳汇产业总体规划,加快碳排放交易市场准入进程,所得收益向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倾斜。

“小林场”还积极融合林场、菜园、人居环境等要素,着力增强景观效果。结合村庄清洁行动,利用清除柴草垛、垃圾堆腾出的空地,见缝插绿;围绕村庄四周和主次街道补种残次林、新造绿化林982条,初步形成“屯在林中、人在绿中”局面。把果树一条街镶嵌到农户房前屋后,把“小果园”摆放到屯里屯外,实现“一屯一品”小菜园与“果树一条街”有机结合,扮靓了乡村人居环境。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,栽种薪炭林面积1000亩;结合“三北”防护林建设,有效提高了全市生态防护林建设水平,扶贫小林场形成了全面覆盖、遍地增绿的良好局面。

“小林场”夯实了强村富民基础,按现有小林场面积和占比核算,村集体拥有林权面积6100多亩,每个村年均增积累1.5万元以上。(刘伟林 王立春 马明超​)

本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,欢迎分享转载



Copyright © 2002-2020 三农产业网ncys.org.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06013489号-3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- -